2022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30
  

  • 全选
    |
    产品化管理模式探索
  • 杨双进, 于潇, 陈强, 管清华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产品化工作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推进产品化管理体系落地,构建型号与产品双驱动的科研生产模式,开展产品化工作模式及相关队伍优化配置方案研究,在对型号研制及管理、产品研制及管理、产品化管理及队伍建设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科研生产“VI-W-O”模型,构建了“领域/系列+型号+产品+产品化管理”架构的基本形式,形成了科技队伍职业发展序列的配置方案。
  • 陈强, 李婉, 崔佳, 施帆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分析前期产品化研究成果和新时期产品化工作管理流程及对象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航天产品化规章制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开展规章制度体系顶层设计,按照“废、改、立、留”的原则,构建出“1+3+N”的新时期航天产品化规章制度体系架构,全面覆盖产品化管理、通用产品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工作,理清产品队伍职能分工,加强统筹管理,以夯实产品化工作管理基础,提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新时期产品化工作提供规章制度支撑保障
  • 张妍, 崔佳, 尹玉明, 管清华, 李婉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现有产品管理相关标准一致性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产品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新时期航天标准体系的建设需求,提出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原则,结合航天产品化发展特点,构建覆盖基础管理、过程管理、通用产品管理的标准体系框架。基础管理面向产品化全流程,规定了基础与通用要求;过程管理面向产品型谱、产品成熟度等工作过程,规定了过程管理要求;通用产品管理面向通用产品,规定技术状态管理等产品保障要求,各方面相互支撑、共同作用,为后续标准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新时期航天产品化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 何巍, 沈丹, 潘忠文, 王婧超, 胡勇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1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航天处于高质量和新常态发展阶段,面对内部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变化,运载火箭领域各型号间横向和纵向协调统筹不平衡的问题突显。笔者给出运载火箭产品和型号双驱动的产品化思路,提出运载火箭产品的“平台+定制”研制体系,阐明了架构、平台、型谱概念和各级产品的实际联系。按照“理需求、论架构、建平台”的核心逻辑,介绍了总体设计部总体、分系统、单机级产品开展产品化工作的案例模式,同时提炼了构建文件体系、专业细化分工等改变工作模式的做法,为航天科研生产模式优化升级和管控模式深化改革提供了思考。
  • 张钊, 蒋新胜, 胡昌蓉, 刘伟, 陈晓霞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卫星产业稳步发展、业务量逐年攀升、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为实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高”和“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对卫星领域传统科研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建立基于航天科技集团“VI-W-O”系统工程模型的卫星型号与产品双驱动的科研生产模式,开展产品化队伍优化,打造成熟先进的卫星通用平台,牵引卫星领域通用产品建设,对卫星通用产品进行组批投产和统筹产保,为卫星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型号质量和效益提升奠定了基础,实现由单个型号局部最优向所有型号全局最优发展。
  • 蒋新胜, 刘伟, 刘赞, 王文峰, 吴从焰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作为卫星领域总体单位和产品化典型单位,积极推动卫星领域产品化建设,形成以型谱产品为工作重心,总体单位、应用型号及研制单位三方协同的工作模式,在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卫星通用平台型谱、支撑型号研制与型谱产品优化、建设总体技术货架、推进实施去型号化产品的组织级组批投产和统筹产保、推进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总体单位、应用型号和专业单位相互协同的具体实践和实践效果,为卫星领域产品化工作深入推进提供思路。
  • 王慧玲, 魏冬邦, 赵华, 郑帮林, 韩伟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36-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在“B+C”管理模式基础上,着力推进产品化产品体系、创新体系、制造体系、成本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管理与信息化支撑体系6个子体系建设,建立起新时期航天精益产品化体系。
  • 姜盛鑫, 王茹, 陆宏伟, 冯可, 施帆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4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笔者在调研美军航天装备货架产品成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天产品研制实际特点,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货架产品的不同理念,提出我国航天装备货架产品基本定义,具体阐述我国航天装备货架产品准入审查流程的设计思路,旨在为航天装备货架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 系统级产品化研究与实践
  • 何江, 蔡亚星, 夏维娜, 吕红剑, 刘杰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卫星通用平台的产品化是航天产品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针对通信与导航领域卫星通用平台,深入分析了传统平台产品化研制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按照“组织建平台、型号用平台”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期平台产品化建设与应用的工作模式,包括总体思路、队伍配置模式、分工协同模式、“组织建平台”工作模式、“型号用平台”工作模式、基础建设等;结合“东方红”四号增强平台实践情况,对平台产品化构建过程和实践效果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后续平台产品化的深化发展提出建议。
  • 梁萍, 孟卫辉, 马骉, 温亚, 张延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航天控制系统平台化研制模式,提出了控制系统通用架构型谱规划,阐述了控制系统架构引领产品和技术开发流程和管理模式,通用系统架构的研制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为实现控制系统快速研制、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
  • 分系统级产品化研究与实践
  • 梁静静, 吕楠, 肖帅, 刘蕊, 刘忠汉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59-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我国民商用通信卫星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和国际通信卫星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了“东方红”四号增强型通信卫星平台,极大提升了卫星服务寿命、有效载荷重量和容量,成为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主流平台。基于该平台,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进行了控制系统的技术状态统一化研究,确定了“充分继承已有平台成果、注重模块化标准化柔性化设计、提升控制系统的好用易用性”的技术状态统一化思路,从方案、软件、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统一,同时兼顾了可配置性。通过多颗卫星的实践结果表明,控制系统技术状态的统一显著提升了研制效率和用户体验。
  • 张延, 吕凌欧, 耿皓, 野超, 梁萍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6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军方提出“两高一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产品化提高到战略层面的高度,以产品化为重要抓手,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本文以控制组合产品为例,从设计源头、测试覆盖性、环境要求、成熟度提升等方面论述如何开展型号间统型工作。
  • 李文顶, 房成, 张双田, 余三成, 叶明光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69-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航天运载火箭需求旺盛,在航天高密度发射的背景下,火箭伺服系统的产能逐年紧张,交付进度、质量保证等方面均面临较大的瓶颈。在传统的伺服系统研制模式下,随着伺服系统的规格和数量急剧增加,相关伺服部件产品出现品种多、通用性差、成熟度低等问题。为了适应高密度发射需求,基于伺服系统产品自身特点,笔者深刻论证产品化工作方案,积极探索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发分离、货架产品与知识共享库、伺服系统型谱化建设、“联上链下”产品供应体系等工作,并在伺服系统研制生产工作过程中稳步实践推进,提高了伺服系统产品全周期通用化水平,有力支撑了配套运载火箭型号高密度、高质量发射任务。
  • 单机级/模块产品化研究与实践
  • 刘坤, 董千里, 赵晗希, 杜科, 吴晔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7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武器领域产品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新时期实战备战要求下,武器型号本身实战性、批量性、竞争性的属性特点日益显著,使得“十四五”武器领域产品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武器领域通过开展产品型谱和货架建设、型号产品选用、产品成熟度提升、产品实现过程提升与卓越等级认证等武器领域产品化工作,打造武器一流产品体系。本文以雷达导引头型谱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实现一流产品体系为主线,对导引头型谱建设与型号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
  • 李献斌, 宋晓慧, 顾正成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8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在单机产品化工作的实践,分别从产品化业务机制和产品化保障机制2个方面介绍了单机产品化工作与型号的解耦与联动方式。产品化业务机制包括产品规划、产品立项、产品设计、产品验证、产品生产、产品验收和产品改进;产品化保障机制包括产品化队伍、通用研制流程和通用文件体系。
  • 方轶, 朱新忠, 陈丽仙, 李贤, 彭元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88-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航天装备建设加速推进,迫切需要以产品化为抓手,推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为型号与产品双驱动,建立新型的通用产品管理模式。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结合宇航领域“三多一少”任务特点,采用系统工程思维,建立“一顶四梁八柱三基”的通用产品管理工作体系,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向发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穿产品研制的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本文形成了可推广的通用产品管理经验方法,充分发挥产品驱动实效,满足小子样研制条件下产品高性能、高可靠、高质量要求。
  • 王茹, 管清华, 尹玉明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目前卫星单机产品发展现状,分析卫星单机产品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卫星单机产品型谱体系。合并、优化、压缩产品规格,规划设计产品型谱,引领通用产品研发,指导产品选用,支持研制模式转型。
  • 宋晓慧, 李献斌, 顾正成, 姜丹丹, 李淑勋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保通用产品研制质量,及早识别产品研制风险,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在产品化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通用产品研制状态评估机制。具体评估内容包括状态控制、生产线运行、在轨应用、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将原来面向单个产品的分散型、触发型问题治理机制转变为组织级统筹规划、系统开展的形式,并与精益管理思想相融合,以更好地从时间维度和产品维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发现问题共性规律,提前规避风险。
  • 陈善秋, 王跃鹏, 梁晴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103-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和继续提高产品成熟度的需求,北京航天时代激光导航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结多年产品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迭代、五个支撑的产品化工作模式。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公司不断基于成熟产品开展产品迭代设计,产品技术状态有序发展,零部组件型谱更加丰富,同时把握趋势引领需求,实现产品在多型号快速应用,任务去型号化工作成效显著,核心技术实现共享复用,产品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刘克承, 李雅娟, 许磊, 肖强
    航天工业管理. 2022, 0(12): 109-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三五”以来,随着以二代导航为标志的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的逐步实施,航天领域出现了从传统的单一型号立项、研制到平台通用化、单机产品化、基础产品逐步实现采购制的转变。自顶向下的系统分解研制模式和自底向上的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并不完全对立,产品化是在宇航产品工程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宇航任务“三高”新要求的产品研制模式升级。
    基于公用构建模块CBB的产品研发与产品库管理是新时期产品化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宇航小子样、高可靠产品的获得,以及系列化、型谱化兼顾定制需求是有益的探索。本文解析公用构建模块CBB的内涵,从提升效率与可靠性角度指出CBB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模块,而是从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设计、制造、验证)中梳理出来的面向集成设计开发活动中的“一个个标准素材和动作”这一外延定义,并结合产品开发实践示例给出了应用效果。